学术动态 | 于薇:《南岭历史地理研究》第三辑 编后记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南岭历史地理丛书《南岭历史地理研究》第三辑 2020年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 后 记
本辑是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南岭历史地理丛书的学位论文专辑,是我们南岭田野调查、实践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的成果。
本辑收录了四篇硕士论文。《明代广西班军制度研究》的作者郭润绿是2012级,《明清偏沅巡抚研究》的作者李斌、《明清粤北山区的屯田所》的作者黄旭珍二位是2013级,《清中叶以来湖南宜章西南的基层市场》的作者刘倩楠是2014级。2012-2014年是我们投入南岭研究的第一阶段。总体上看,当时我们对南岭在认识上还比较初步,工作重点主要是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当然也会关注诸如政区、卫所、市场等一些原本就较为熟悉的话题上,还没有更进一步提炼出基于南岭文献和区域特征的独特问题,更没有形成有足够解释力的链条和框架。也正是因为当时问题意识还比较零散,这阶段的思维其实非常活跃。当然,学生们跟我们一起探索,也很不容易。
第一批参与南岭田野的学生
前排左二郭润绿,后排右二钱丰(本书责任编辑)
拍摄时间:2011年5月 地点:宜章莽山
拍摄人:于薇
四篇论文中,《明代广西班军制度研究》、《明清偏沅巡抚研究》比较偏重制度史,史料使用上传世文献较多。《明清粤北山区的屯田所》、《清中叶以来湖南宜章西南的基层市场》比较偏重田野调查,使用地方文献较多。巡抚和班军问题,都是明代制度史上的重要问题,也是传统话题。在南岭研究中选择对话这两个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南岭呈现有“内边”的特质。有明一代,南岭山地堪比“九边”和沿海,是设置卫所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班军是卫所体制下的重要兵源形式,而山地族群为主土司林立地区的班军会有怎样面貌?其供应维持等方面的规则如何?我们很有兴趣了解。明中叶以后,在山地动乱的大背景下,南岭地区逐渐被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单元,由南赣巡抚和偏沅巡抚管辖。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赣巡抚的设置和辖区等论题,有关偏沅巡抚的研究不足,我们希望能稍加补充。在问题脉络上,对广西湖南交界地区的班军加以研究,能够与“九边”等地的轮班军制进行比较,而巡抚问题则是出于对历史地理领域经典的高层政区问题的关注。
屯田所问题选取的研究区域在广东北部的阳山县,基层市场问题的研究区域则是湖南南部的宜章。在自然地理上,两个区域紧密连接,分别位于莽山山地的南北两侧。这两篇学位论文都希望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去探索散布在南岭山地内部的卫所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末梢单元是如何与当地社会发生联系的。在问题脉络上,两篇文章的最初切入点则均是历史地理的明代实土卫所与非实土卫所划分的问题,虽然后来在研究过程中,受材料性质的影响,延伸发展出一些地方性的相关话题,但从学生培养的角度,选题初衷还是紧扣学科经典的。此次出版学位论文专辑,既是对学生学习阶段成果的整理,也是对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开始南岭问题探索初期某些片段的回顾。经历了这一过程后,近几年,我们逐步转入到了南岭研究第二阶段,即将问题讨论集中在明清卫所及其相关因素影响下山地聚落形态的空间特征和演变过程之上。
李斌
拍摄时间:2014年7月 地点:蓝山荆竹
近年来,中山大学历史地理方向的课程中,有一门研究生课程和一门本科课程配套的田野调查是围绕南岭展开的。研究生课程是一年级春季学期的“历史地理田野”,本科课程是三年级小学期的“历史地理理论与实践”。这两门课有一个关键的环节,也是在研究生培养上非常突出的特点,这个环节就是田野读本的选编。
研究生课“历史地理田野”以课堂讨论为主,田野调查为辅。选定一处地点,利用在中山大学可以找到的地图、方志和地方文史资料等文献,通过课堂讨论环节,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田野读本。到学期末,到对应地点进行一周左右的田野调查。这门课的读本,内容上会比较偏重方志材料,问题导向上会相对偏重制度史。本科课“历史地理理论与实践”则是田野调查为主,课堂讲授为辅。这门课田野调查的读本材料长编一般会由论文选题为南岭研究方向的博士硕士具体负责,最后由带队老师来明确逻辑、调整结构、补充内容修改定稿。这门课的读本,资料中会收录一些以往田野调查获取的地方文献,由于有相对明确目的地及问题意识上的指向性,往往会围绕较为明确的地点,重点讨论具有当地特征的小尺度问题。
黄旭珍
拍摄时间:2013年6月 地点:阳山寨岗
不论哪一门课,研究生在读本编定过程中的参与度都是比较高的。而这其实就是指导他们梳理基础资料、拟定研究框架的第一步。虽然最终的论文并不简单是以读本为长编,但反复的文献分类和逻辑梳理,以及依托读本的田野调查和讨论成果,都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学位论文。中山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学生培养中,注重实地调查是一个鲜明特色。本专辑中的四篇论文虽然已经基本上看不到读本原来的影子了,但四位作者在培养过程中都受到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
四位作者都是两年制硕士。由于培养时间的局限,一些问题来不及在论文中深入加以讨论,一些认识还很不成熟。不过这恰恰反映了我们在南岭历史地理问题探索过程中的真实状态。以我们的理解,将这些“半成品”编辑出版,再配合一些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会更完整地呈现南岭历史地理研究问题意识、分析方法、文献资料的全貌。而且,由于这些篇目原本是学位论文,所以我们决定把摘要也保留下来,做个“原汁原味”。
刘倩楠论文田野点——宜章黄沙春节迎龙仪式
拍摄时间:2015年2月
我们对于南岭的探索主要是在历史地理问题意识影响下的,但依托于南岭文献的学生培养,在知识上追求的却是全面综合。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我们一直非常强调要具备断代史、制度史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所以,论文选题中,历史地理并不是唯一的问题方向。同时,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科大平台下,学生们有较多的机会跟随明清社会经济史与历史人类学等方向非常优秀的老师们学习本领,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也会很自然地运用小尺度研究的相关方法。这种路径既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幸运际遇,也是我们南岭研究的由衷追求。
南岭宽广深远,我们期望在对它的探索过程中能涵养深沉一点的学问,培养扎实一点的学生。不容易,我们慢慢努力。
编辑 | 何俊慧
初审 | 谢湜老师
审核 | 安东强老师
审核发布 | 龙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