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炽热,合作创新——我系陈宣谕同学的多重磨练之路

发布日期:2020-10-19

  个人简介:陈宣谕,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amjs澳金沙门151(中国)有限公司历史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大学期间曾获2018-2019年国家奖学金、中山大学一等奖学金和优衣库奖学金,获得中山大学第六届“顺德杯”赢在中大创新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大二转变,成功“逆袭

  在谈论到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时候,陈宣谕同学认为,她自己并不是一个从刚进大学便表现出“优秀”气质的学生。她回忆道,由于大学历史学的学习与中学时代历史学科的学习有很多的不同,刚上大一的时候,她常常由于未能适应这些转变而感到无所适从。大一结束的时候,陈宣谕同学并没有获得令她满意的成绩,但她并没有气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大二伊始,陈宣谕同学便定下了保研的目标。由于大二专业课的数量大大增加了,她还要兼顾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她告诉自己:慢慢来,做一点是一点。在课外,她常常与师长交流名家著作,虚心地请教提升历史学综合素养的方法并付诸实践。在那段充实且奋斗的时光里,她对历史学的领悟逐渐加深,搜索、分析史料的能力也愈加提升。

  陈宣谕同学以自身“逆袭”的经历现身说法,她认为,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阶段,在任何时候开始努力都为时不晚。

发挥团队合作效能,坚持创新与跨领域学习

  学校和院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2019年,陈宣谕与来自历史学系和管理学院的同学共同申报了一个校级项目,对粤港澳经贸往来资料进行整理和汇编,并加以一定的评述。她说:“导师不辞辛苦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高效率和创新力是项目成功进行的最重要因素。”她认为团队合作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去完成的,历史学系和导师也给予了很大支持。

  2019年暑假,她与7名同学前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实习,从清洗瓷片、给地层编号、拼比配对到挑选标本、分型定式、描述器物,都让她对考古学的基本原理、文物分类方法以及考古工作流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每一片瓷片都经过了上千度高温的淬炼,而她也在实习过程中经历了磨练。

  坚持创新与跨领域的学习也是她坚定的信念。除了刻苦学习本专业知识,她还积极学习跨专业知识,这使她具有广阔的视野,同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中山大学第六届“顺德杯”赢在中大创新创业计划竞赛中,她所在团队经过共同努力获得了铜奖。在2020年寒假,她参加了由优衣库奖学金捐赠方组织的一次调研活动,提出了“企业博物馆”的理念,获得了捐赠方的认可。

1
陈宣谕同学(前排右二)在第六届“顺德杯”决赛现场

坚守三年,成为山区少年的“知心姐姐”

1

  从大一到大三,陈宣谕参加了中山大学爱心助学协会组织的公益项目。作为联络员,承担爱心资助者和山区少年之间的沟通工作。在三年的时间里,她经历了资助者不愿意继续资助而心生内疚的阶段,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因为不舍得而坚持了下来,为山区少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说:“对于在各种压力下成长的山区少年,给予陪伴和温暖是最好的精神支持。”

  通过三年的坚守,她成为了山区少年的“知心姐姐”,她所负责联络的两位学生常常向她倾诉苦恼,畅聊未来。她也常常鼓励她们努力学习,砥砺前行;从高一到高三,她一直陪伴着她们,鼓励她们好好准备考试。这份坚守也使爱心得以传递,她不只是这些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也教会了她们互相关爱。

  她们如同亲人一般,互相关心着对方。疫情期间,有位学生一直问她:“姐姐,你要不要口罩,我这里有口罩卖了,要不要我买了寄过去给你,……你真的不缺口罩吗?”宣谕回复她说:“我这里也不缺口罩,你上课好好戴着口罩吧。”这种感动还有很多,而她们之间的故事也还在延续……

心火炽热,为党而歌

  入学之初,历史学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周慧春老师就入党申请程序进行宣讲,陈宣谕听着一位共产党员的肺腑之语,感受到他们的炽热之心。随后,她成为了第一批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开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在班级积极担任学生干部,承担历史学系本科生党支部与17级党章学习小组之间的联系工作,为同学们认真解答入党相关问题,在工作中获得老师与同学们的好评。

  2019年,她参加了历史学系党委举办的“为党而歌”红色诗文征集活动,凭借作品《党,我想对你说》获得二等奖。她对党说:“党,蓬勃朝气,是你;青春绽放,是你;不畏艰险,是你;一丝不苟,是你;庄严肃穆,还是你。勇往直前的号角,你饱含激情地奏响;创造奇迹的冠冕,你眼含泪水地戴着。”她深知,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已经传承到青年一代的手里,千千万万与她一般的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将用肩膀承担重责,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来源:陈宣谕 采写:段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