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举办《历史学学术研究与写作之规范》讲座

发布日期:2020-10-09

  9月18日下午,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系为2020级研究生新生举办了《历史学学术研究与写作之规范》讲座。此次讲座由黄国信教授主讲,他从国内外史学研究的几个案例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现代历史学的学术规范。

1

  黄国信老师首先询问同学们是否有过学术不规范的经历,在同学们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后,黄老师总结了学术不规范的两种典型类型:其一、抄袭,其二、剽窃,又分为有意剽窃和无意剽窃。黄老师强调了全面把握学术史的重要性,指出“前人无专门研究”不能作为一项研究成立的学理依据,用这一表达,说明作者在学术基本理念上没有真正及格。

1

  另外,黄老师指出论文行文过程中间一定要有学术对话。现代历史学研究都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故在论文行文过程中需要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话。当论述内容与前人一致时,可以直接引用前人研究,将前人研究结论高度浓缩,再展开自己的研究。

  对于失范案例,黄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一定要做到不抄袭不剽窃;避免抄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定义,对概念作定义,应该建立在自己大量阅读史料的基础上;学术史行文中对前人著作的分析和评论,要自己读书后再做出,这样才能保证文字一定与别人文字不同;正文行文要诚实,凡是他人观点,一定要引用,即使使用跟他人一致的史料,也应该核对原文,如果无法找到史料,一定要标明转引,不能发生自己没有读过的史料与他人文字相同,且错误一致的现象。

  黄老师指出学术研究与写作之规范,不仅是诚实问题,还是技术问题。当明知他人的研究结论时,不可装糊涂、直接作为自己的结论,且应尽量多加注释,以突出自己的贡献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的,注释多,反而会使文章更能成立、更清楚地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学术史的书写应该体现本人在推进学术问题上的价值,并非罗列前人研究,而是讨论前人研究内在的学理逻辑。学术规范上,最困难的是无意剽窃,前人已有研究,自己没有读到,却表达了跟前人一致的观点,要证明自己没有剽窃,非常困难,所以学术史一定要清楚,读书太少,以写一篇论文拿学位毕业走人的想法,可能会后患无穷。

图文:潘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