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古村新貌 感受扶贫成果 ——记我系2019级本科生赴连州实地教学考察活动(下)

发布日期:2020-09-30

 2020年9月11—13日,在我系谢湜、李欣荣、张文苑和艾姝四位老师的带领下,以我系2019级本科生为主体,研究生助教和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组成的考察团奔赴连州市进行教学考察。在两天半的调研考察中,师生们走访了丰阳古村、东陂镇,深入交通不甚便利的盘石里村和油岭瑶寨进行访问,参观了中山大学扶贫点柯木湾村的新农村建设,同学们结合阅读材料与实地采访所获信息,形成简短的考察报告,分小组汇报并作了集体讨论,整个考察过程充实紧凑,同学们收获良多。

一、油岭苗寨探微排瑶生活

  9月13日上午,瑶乡考察团的师生们早早出发。在经历了一路颠簸后,我们来到了位于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的油岭瑶寨。瑶寨四面环山,风光旖旎。这里是八排瑶历史传统文化艺术和民族风俗保留得相对完整的地方,生产生活、节日、服饰、饮食、歌舞等瑶族风俗在这里世代相传。

  师生们在细雨中开展了采访活动。有的小组幸运地采访到正在举办“百日宴”的瑶族家庭,看到打糍粑、杀鸡等乡间宴会的忙碌准备场景。有的小组则与做刺绣的老奶奶交谈,了解制作工艺。还有一队小组冲到了排瑶寨子的制高点上参观本村的盘王殿。

   

1

 

1
(左:百日宴上两名瑶族男性在打糍粑 右:百日宴上(左:百日宴上两名瑶族男性在打糍粑 右:百日宴上制作糍粑的场景)

       

1
1
(师生们与当地人交谈)

  

二、博物馆里学瑶俗

  离开油岭瑶寨,在结束午饭和短暂的休息时间后,师生共同前往中国瑶族博物馆。博物馆设计新颖,外观绚丽却不失庄重。以红黑两色为主调的建筑中,融入了瑶族红头巾、吊脚楼、长鼓等瑶族文化元素。

1
(师生在博物馆外合照)

  博物馆内分主题展示了瑶族的远古源流、历史发展及传统瑶绣技术等内容,从宏观的视角介绍了全国瑶族四大支系、三十个分支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乃至于瑶族在世界范围内的迁徙和分布。

1
1
1
(师生们正在参观博物馆)

三、深入脱贫攻坚实地 感受扶贫工作成果

  下午,我们来到了考察的最后一站——中山大学的扶贫点柯木湾村,在村委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景色优美的新农村,实地感受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果 。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校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医疗、人才资源优势,全面助力驻点丰阳镇柯木湾村脱贫攻坚,使柯木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校定点帮扶柯木湾村4年时间,先后派出6名干部驻村扶贫,自筹资金超过1200万,驻村扶贫工作队每周定期走村入户,心系出列脱贫户,扶贫济困抓保障,一户一策防返贫,发动力量同参与,摘帽不摘帮扶,依托当地的优势和特色培植、打造带不走的产业,为当地的脱贫致富真正发挥作用。

  在定点帮扶之前,柯木湾村没有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只有1万元左右,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措并举,加快发展植根当地的产业,以“大村一业,小村一品”为抓手,打造特色“稻-蛙-鱼”生态系统农业产学研基地(有机生态种植养殖基地),实现家门口就业,引入中草药加工企业,并打造了中山大学产业扶贫项目农副产品展销厅。在夏东自然村以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推广为重点,推进民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振兴乡村产业。目前柯木湾村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同时做实消费扶贫,2019年合计消费扶贫金额超过40万元,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现在,我校扶贫干部协助柯木湾村打造了一个线上扶贫商城,商城已经在淘宝网开通了,现在可以通过在线上销售的方式,减少在线下的活动,降低疫情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

  柯木湾的村民靠着自身的努力和我校扶贫工作队的有效帮扶,凭借种植原生态农产品和发展旅游业,努力脱贫。柯木湾党组织建设不断健全,村集体收入大幅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贫困人口脱贫出列,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当地村民说:“以前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垃圾,中山大学扶贫队到了我们这里之后出钱请人帮我们搞清洁,现在到处都很整洁。”

1
(师生们与书记交流)
11
1
(参观木耳种植基地)

  在经历两天半繁忙而愉快的连州考察之旅后,师生们在2020年9月13日晚十点安全返回中山大学南校区。同学们在这次旅程中收获颇丰:享受了连州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本地人交流,了解到了连州的历史与现状;深入考察了瑶族村落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源流;实地考察我校扶贫点,感受扶贫工作成果。同学们很高兴能得到这次考察实践的机会,也会在今后不懈努力,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同时,我们还会持续关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并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庞少博 黄艺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