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类学队陕西西安考察 11月8日

发布日期:2018-11-10

半坡博物馆与西安古城墙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榆林为期三天的考察已经结束,我们告别榆林,连夜乘火车前往下一个考察地点-——西安。到达千年古城西安时正值黎明,东边泛起鱼肚白,火车站对面的古城墙在晨曦的衬托下更显厚重与神秘,静候我们的探寻。
  上午,我们考察的地点是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期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考古遗迹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此,我们主要游览了半坡聚落遗址和出土文物陈列两个展览厅。

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合照
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合照

  半坡的聚落遗址形状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个区域,据推测此处聚居了两个氏族部落,在两个聚落之间发现了一道土沟,作为两个聚落的界限。在聚落的周围也发现了包围聚落的大围沟,用以抵御野兽和外敌。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共发掘房屋遗址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

半坡遗址平面分布图
半坡遗址平面分布图

  遗址的居住区,发现了面积大小不一的方形和圆形房屋遗址,据推测该聚落有半地穴方形房屋和地面圆形房屋两种类型的房子,房子中间挖一灶坑,房子的地上和墙壁均用细泥抹平。在居住区中心地带发现重要的祭祀遗址,内有被火烧成硬红色的土堆和石柱。此外还发现了连通的灶坑和集中出土圆形窖穴,连通的灶坑可烹煮多人同时食用的食物,集中出土的窖穴是聚落共同储存粮食的地方,这都体现了当时存在集体的生产与生活。

窖穴遗址
窖穴遗址
半地穴式房屋遗址
半地穴式房屋遗址

 

祭祀遗址
祭祀遗址
大围沟示意图
大围沟示意图

 

大围沟展示部分
大围沟展示部分

  遗址的东北部是公共墓地,共出土了174座成年人的墓葬,或成组成群,或成排地分布排列,埋葬方式奇特,发现有同性合葬墓、二次葬、仰身直葬和屈肢葬。出土的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 2个男子和4个女子 ,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而根据民族学的考证,二次葬是对死者的尊重,二次葬的死者身份不一般;未成年人埋葬在房子周围,多采用瓮棺葬,但出土的墓葬中发现一名未成年女性的墓葬是一座土坑墓,有木板葬具,其随葬品精致丰富,有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显示其身份非同一般,这也体现了半坡的社会结构中已经出现社会等级的划分。

男性合葬墓(左上)、女性合葬墓(左下)、未成年人土坑葬(右)
男性合葬墓(左上)、女性合葬墓(左下)、未成年人土坑葬(右)

  半坡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6座陶窑遗址,位于居住区的东北部,陶窑分为横穴式和竖穴式,其中一座陶窑保存较为完整,还能看到其大体结构。陶窑有火膛、火道、窑室、窑箅组成,结构较为简单,一次可烧造1~2件大件陶器和4~10件小件陶器。半坡遗址的陶器制坯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坯后装饰以刻划纹和彩绘。

陶窑复原图
陶窑复原图

  离开聚落遗址展厅,我们来到出土文物展览厅参观。陈列厅中展出的文物以当时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石斧、石镰、石铲、磨盘为主的农具,二是以石纺锤、石砚(研磨颜料,绘制彩陶)为主的手工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主要是彩陶盆、尖底陶瓶和陶甑。展厅中展出了出土的粮食灰和猪下颚骨,加之在遗址中见到的窖穴、围栏,我们可以推测出半坡遗址当时已经出现了农业、驯养牲畜和手工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石斧(左上)、石砚(右上)、陶盆(左下)、尖底陶瓶(右下)
石斧(左上)、石砚(右上)、陶盆(左下)、尖底陶瓶(右下)

  在展厅中最值得引人注目的是半坡陶器上的纹饰,一是“人面鱼纹”,学界对其说法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是权力的象征,有人认为是祖先的形象,也有人认为是巫师的面具;二是在出土陶器上面发现各种各样的划刻纹样,至今仍然无法解读其意义。这些给半坡人蒙上些许神秘的色彩。

人面鱼纹陶盆
人面鱼纹陶盆
彩陶上的“文字”
彩陶上的“文字”

 
  前一晚的舟车劳顿和上午的奔走都不能阻挡我们的探索古城的热情,中午稍作休息后我们兴致勃勃地前往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城墙,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在隋、唐皇城的基础建成,后历经多次修葺,在城砖上可以看见“户县大王王守,一九八四”或者“户县大王王守,一九八五”的字样,是上世界九十年代修葺时户县大王镇王守村上交的城砖。

在西安古城墙上合影
在西安古城墙上合影

  我们一行从古城的南门——永宁门上到城墙,漫步在古城墙上,远眺城墙内外,感受西安悠远的历史和西安城墙雄浑的气势。我们行走大约一个小时后进入到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参观考察。该馆通过考古发掘展现了含光门的门道遗址和隋唐至现代西安府城历代城墙的剖面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西安城墙历史的重要窗口。
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的侧门,连接外郭城与皇城,含光门街直通皇帝所在的宫城,东边是鸿胪寺和鸿胪客馆,为唐代接待使节、负责凶丧事宜的地方;西边是太社,为皇帝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含光门遗址现存三个门道遗址,门道东、西两门道的宽度分均5.3米,中间门道宽度为5.5米,含光门进深处长度为19.6米,内外包砖,有门楼,依稀可见当时唐皇城的恢弘气势。

含光门门道遗址
含光门门道遗址
西安古城墙剖面图
西安古城墙剖面图

  我们一行由含光门走下城墙,前往钟鼓楼与回民街,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来结束在陕西最后一天的考察行程……


撰稿:郑大政、黄佩慈
图片:郑大政、杨洋
编辑:纪展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