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暑期学校 | 全球视野下的海关与近代中国

发布日期:2018-07-24

  为深化新晋学子对近代中国海关的沿革、职能和辐射性的认识,推进学子对近代中国海关档案资料的了解和利用,由amjs澳金沙门151(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海关与近代中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在7月21日正式开课。正式学员73位,是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36所学校的硕士生和少量博士生,几名留学生和海关专业人士也作为旁听学员参加了本次课程。在前两天的课程里,中山大学历史系滨下武志教授、复旦大学史地所吴松弟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戴一峰教授、连心豪教授,台湾中研院范毅军研究员、朱玛珑助研员,为同学们带来了“头脑风暴”般的精彩演讲。

1

  7月20日晚,吴松弟教授做报告,《旧海关内部出版物和近代研究领域的开拓》,向同学们介绍了哈佛图书馆藏的未刊海关出版物的基本情况,提前拉开了暑期课程的帷幕。

1

  7月21日上午,amjs澳金沙门151(中国)有限公司副主任江滢河教授在暑期学校开班仪式上致欢迎辞。课程开始,范毅军研究员做题为《清末以来中国海关贸易统计与报告的价值及其应用·近代海关与明清传统经济研究》的演讲,着重介绍了近代中国海关贸易年报及年表的内容与价值,并透过对潮海关的个案研究讲授了如何利用海关报告的统计资料进行从传统到近代的区域经济研究。戴一峰教授以《晚清海关档案资料与通商口岸城市研究》为题向同学们系统地介绍海关档案资料的类别与各地的收藏情况,呈现了海关史研究的历史脉络,展示了利用海关资料深化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研究的方法及海关资料的局限性。

111

 

  7月21日下午,朱玛珑助理研究员、amjs澳金沙门151(中国)有限公司专职副研究员侯彦伯分别讲授了海关档案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比勘利用方法。朱玛珑老师的演讲题目是:《十九世纪东亚“港际论述网”与中国海关:脉络化海关研究的一个取径》,他向同学们揭示了中国近代海关与在华英文报刊在舆论场的合作与对抗关系,披露了海关档案资料与在华英文报刊互动。侯彦伯老师为同学们做了题为《海关文书中的“Despatch”的内容及价值》的报告,介绍了海关文书Despatch的利用方法及其与英国外交部档案(如FO228)的互文印证。

 

11

  7月22日上午,滨下武志教授讲座的题目是《从跨区域的贸易与财政结算分析关平银的创立》,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利用海关档案史料深化近代经济史研究。一方面,通过对海关史料的进一步爬梳与利用,学界可以注意到传统经济史研究中被忽视的因素,如气候、环境对近代全球经济的影响;跨越国家边界,注意地方经济的全球性特征等。另一方面,滨下武志教授强调海关史资料可以与东印度公司档案、历代宝案、叶名琛档案等相互连通,呈现长时段,大范围的社会经济历史。

 

11

  连心豪教授在讲座《近代中国的走私与海关缉私》中为同学们梳理了近代中国海关成立的过程,扼要、系统地介绍了近代海关的组成。在介绍了近代中国海关成立的大背景以后,对近代中国海关缉私制度的建立、发展及由此引申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

  7月22日下午,侯彦伯老师代读了台湾中研院林满红研究员专门为暑期学校准备的报告《让我注意世界与近代中国的海关资料》,报告回顾了林满红研究员学术理路的缘起,透过对台湾樟脑贸易的个案研究呈现了近代中国海关史资料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代读报告之后,诸位专家齐聚一堂,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尚未充份利用的两类海关资料》的圆桌会议,对海内外海关资料的发掘与利用状况、史学研究的治学方法与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对海关档案资料的认识,拓宽了学术视野。

11

  各位老师的精彩演讲引起了各位学员的积极回应,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研究课题围住老师踊跃提问。在接下来的十天里,同学们还将聆听来自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上海海关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并参观广州粤海关博物馆等历史遗迹,从课堂走向历史现场。

11


撰稿、编辑:江家欣
摄影:胡晶晶、沈高阳、江家欣
审稿:李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