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四届粤沪台三地“纪念孙中山”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庆祝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发布日期:2016-09-23

    9月20日上午,2016年第四届粤沪台三地“纪念孙中山”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开幕,来自台湾孙中山纪念馆和各高等院校学者,上海民革市委、中山学社在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孙中山基金会、中山大学、广东社科院以及各高等院校的学者、博士生,以及北京、武汉、香港、澳门的学者近百人齐聚,共庆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于怀士堂举行开幕式(肖遥摄)

于怀士堂举行开幕式(肖遥摄)

        孙中山基金会理事长汤炳权,我校党委副书记、孙中山基金会副理事长李萍,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中山学社常务副社长王慧敏,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副馆长杨同慧,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顾问周阳山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孙中山基金会副理事长罗国华主持。

        在致辞中,汤炳权回顾了过去三届“纪念孙中山”学术研讨会的组织情况及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今年是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大学,在此时此刻此地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意义重大。他认为,这次会议的主题“纪念孙中山——世纪回望与民族振兴”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回顾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国家为实现民族富强、民族复兴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来缅怀以孙中山为杰出代表的仁人志士的光辉业绩,从他们身上吸取思想慰藉和精神动力,积极投身于共筑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二是在回顾过往孙中山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探求如何提升、发挥孙中山思想的当代价值,推动孙中山研究更上一层楼。

        李萍代表学校欢迎与会领导和来自海峡两岸的学者们,并预祝研讨会圆满举办。她说,我们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举办会议共同缅怀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传承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会议主题及研讨思路等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长远的意义。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国立广东大学一“武”一“文”两所学校,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纪念中山先生,1926年,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先生还亲笔为我校题写了校训,并于1923年,在我们开幕式的怀士堂对学生发表了“做大事”的著名演讲。她指出,建校以来,中山大学秉承中山先生的遗训,“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弘扬中山先生精神,引领社会发展。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92年来,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中山大学不仅为社会培养了30多万的优秀学生,更在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众志成城,不惜自强,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实现跨越式发展。她相信,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中大人凝心聚力,进一步弘扬中山精神,以改革创新的姿态,为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王慧敏表示,孙中山先生留下的丰富思想遗产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着历久弥新的重要意义。此次学术研讨会立足历史,放眼未来,为当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全新的思考。她介绍了上海中山学社的发展概况,并表示,新一届学社领导班子将继续积极推动粤沪台三地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同时也会进一步拓展和探讨孙中山思想的学术研究,为专家学者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她相信,随着粤沪台两岸三地“纪念孙中山”学术研讨会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彼此的学术水平会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会不断提升,两岸三地的学术交流也会迈上新的台阶。

        杨同慧回忆了“纪念孙中山”学术研讨会发起的缘由、经过,并指出,举办研讨会的初衷是建立起两岸三地关于孙中山研究的交流机制。她提到,在台湾有很多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事物,如中山路、中山堂,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也在台湾的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得到实践。她希望,经过不断的研讨,两岸三地的学者对彼此有更多的认识,并共同推动两岸的未来走向更宽广的大道。

        周阳山谈及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的三个重要任务,其中,近年来第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积极地参与两岸以及海外各地孙中山研究的相关活动。他强调,在台湾的孙中山研究,不仅是在缅怀过去的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也是在检讨孙中山先生思想和学说所凝聚出来的制度在台湾的实践过程。重返广州,令他想起孙中山先生当年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演讲三民主义的第一句话:“兄弟们,大家都是中国人。”他呼吁,两岸学者切记这句话,共同努力,用两岸的合作、和平的发展,落实孙中山先生在百年前努力实践的理想。

大会主题发言(肖遥摄)

大会主题发言(肖遥摄)

        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上海中山学社名誉理事、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熊月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庞建国,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院张磊,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原所长、教授林家有等五位学者,分别依次作了题为《孙中山的崇高威望和国际影响》《在视野轮廓中阐释》《孙中山思想与当代社会变迁大势》《孙中山振兴中华和理想国——孙中山的资本主义观和社会主义观》《论孙中山的家国情怀》的大会主题发言。主题报告环节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中山基金会副理事长章扬定主持。

小组研讨一(翁梓森摄)

小组研讨一(翁梓森摄)

小组研讨二(陈辉摄)

小组研讨二(陈辉摄)

        20日下午至21日上午,与会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小组研讨。

闭幕式现场(陈辉摄)

闭幕式现场(陈辉摄)

        闭幕式上,上海中山学社理事谢俊美、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韩昭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金超、台湾师范大学教师黄玫瑄、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林清新先后发表了会议感言,表达了对研讨会组织者们的辛勤付出和周到服务的感谢,对孙中山研究者同仁们毫无保留的学术探讨的感谢。他们表示,通过研讨孙中山的研究来缅怀、纪念这位伟人,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山先生的理念,也促进了海峡两岸学者更深入的文化交流与一家亲的情谊,并将进一步挖掘中山先生的智慧,加强孙中山研究与社会的结合,加强中西方的对话和融贯,肩负起发扬中华文化精神的使命。他们还提出,希望在各方的支持下,为青年学者打造更多的交流平台,实现孙中山研究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吴义雄教授做了会议综述。他总结了此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是开拓视野,多角度、多层面论述关于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及其形象问题;二是发掘史料,具体论述孙中山大事业与他的时代;三是深入思考,进一步阐释孙中山思想;四是搜寻史料,论述孙中山与各方关系;五是学以致用,论述孙中山思想与当地世界之关系;六是继续努力,深化和拓展孙中山研究。总结中,他对每位学者的发言和论文进行了细致的归类和中肯的点评。他还指出了本次研讨会有三个特点,也是研讨会所取得的三方面进展:一是此次研讨会体现了孙中山研究在继承中超越,二是史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三是将孙中山研究与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密切结合。

        在闭幕致词中,罗国华副理事长以“认真”“热烈”“严谨”三个词语概括了对此次研讨会的感受。他表示,有四大因素促成了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一是恰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纪念年举办研讨会;二是各主办方于去年定下了一个好主题,鲜明而突出;三是邀请了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与会专家,提高了会议的档次;四是举办地点定在中山大学,意义特别。他说,我们选择了好的时机,在时机里面选择了好的主题,在主题里充分发挥了各专家的作用,并邀请了一批年青学者,注重培养年青研究人才。他希望“纪念孙中山”学术研讨会这个平台能更好地把中山精神弘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