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正式启动 我系袁丁教授任副主编

发布日期:2012-12-05

      中新社广州10月31日电 (记者 郭军)广东省官方拟用5至6年时间,修撰一部约200万字的《广东华侨史》。该书拟分古代、近代、现当代广东华侨史三卷。
      广东省政府10月31日召开《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宣布该书编修工作正式启动。
      官方表示,《广东华侨史》拟用最新、最全面的史料,吸收海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从世界历史的进程和国际移民的角度,理清广东华侨移民、发展的脉络,总结广东华侨发展规律,总结广东华侨对所在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凸显广东华侨的岭南文化特色和精神。
广东省高层十分重视该书的编修工作。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为此提出了“资料详实、观点全面、定性准确、结论权威”的十六字要求。他日前表示,编修《广东华侨史》,有利于传承广东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广东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向心力,有利于开辟广东“走出去”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史学研究人才。
      广东省长朱小丹表示,通过编修《广东华侨史》,系统、全面总结梳理广东华侨海外移民、谋生、发展、融入、贡献的历史和规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他要求,在编修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加紧抢救史料,要面向海内外广泛征集线索。
朱小丹担任《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张应龙任主编,五邑大学副校长张国雄、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袁丁任副主编。
      按照计划,广东侨务部门将于11月中下旬举办华侨华人研究现状评估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30位海内外侨史研究专家参会,研讨海外广东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明年,广东计划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全省三大侨乡及北京、南京、福建、上海等地,调查、收集华侨历史和侨乡文化资料;同时,组派首批4个工作组赴东南亚、美加等地区收集抢救史料。
      广东将利用修史过程中收集到侨史资料、口述资料编辑出版《广东华侨史料丛刊》、《广东华侨口述资料》,以及制作纪录片等。

袁丁教授回答记者提问

袁丁教授回答记者提问

      袁丁教授指出:“广东华侨华人研究起步早,海外社团多侨乡资源丰富。”从纯学术角度来讲,一个学术成果的优劣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前期的学术积累,二是资料的积累,三是研究手段的创新。从华侨华人研究的角度来讲,广东有高水准的学术成果,包括一大批广东华侨史、区域史、国别史。其次,广东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队伍,中大、暨大、五邑大学等,汕头、中山、梅州都有一批很不错的专家学者。全国最早的华侨华人研究会和华侨历史研究会都在广东。此外,海外侨胞2/3以上是广东人,我们跟他们有非常好的联系,包括社团、学术界的联系。另外,广东有丰富的侨乡资源。所以,我们非常有信心把它做成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