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中的革命史:汕尾海陆丰红色革命考察DAY4
2021年4月27日,我系副主任安东强教授、李欣荣副教授、何丽绵和张文苑老师率领2019级本科生、2020级“强基计划”同学及数位硕博士生助教共66人组成革命历史遗址考察团,从广州出发,前往汕尾市海陆丰地区。20世纪20年代,该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起源地之一和全国13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师生们希望通过寻访海陆丰地区红色革命历史文化遗迹与相关史料,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历史的认识与理解。4月30日是考察行程的最后一天。
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
30日上午,考察团首先抵达陆丰县碣石镇,考察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该旧址位于陆丰市玄武山旅游区内,原名自得居,系砖泥结构的古典式建筑物,1931年改建为水泥结构的西式洋房建筑,现在辟为碣石革命历史陈列馆。
1927年10月,董朗所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海丰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通称红二师)。下旬,中共海陆丰组织决定举行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11月,彭湃、董朗率红二师一个营配合张威、林铁史组织的东南各区赤卫队共1万多人分数路向驻守玄武山一带外围的保安团发动猛烈的进攻,一举攻破敌外围防线,保安团退入城内防守。红军和赤卫队便将作战指挥部设在此处,以玄武山为大本营,继续发动对敌攻击。11月13-16日,陆丰县召开工农兵大会,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进入陈列馆,一面红黑相间的旗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讲解员向我们介绍,这面旗帜称为“乌红旗”,是海陆丰农会的会旗。彭湃开展革命运动时,为了团结当时的农民而设计此旗。馆内陈列主要物品28件,梳理了农民运动的兴起至苏维埃建立的历史。同学们在安东强老师与李欣荣老师带领下参观馆内的陈列文献与实物,对中共革命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直观认识。
走出陈列馆,行走在景色怡人的玄武山麓,考察团还参观了该馆附近万历戊寅年总兵侯继高所题之“起龙岩”以及元山寺和三元宫等古建筑。该馆附近还矗立着一块新刻的石碑,碑上刻有《碣石元武山元天上帝御赐匾额碑记》,该文由署广东陆路提督、碣石镇总兵李扬陞于同治六年所撰,记述了其于咸丰十一年间(1861年)统带舟师镇压广西陈开、李文茂起义军的故事。安东强老师表示,此碑内容丰富,价值甚高,可充作良好的教学材料,并率领同学们逐字释读。据今人记载,“此碑记在解放后被毁。藏此碑文者,乃广东戏剧家协会,为研究当年陆丰正字戏班参加元山寺庙会演出的情况而拍影保存下来”。玄武山中古今建筑错落有致,正好串联了明清至今的历史,见证了数百年以来此地的变迁。
周恩来活动居址及其渡海处
离开玄武山,考察团在车上沿路欣赏碣石湾的美丽海景,最后抵达此次考察的终点站——金厢镇下埔村委黄厝寮村。1927年10月南昌起义部队南下转战潮汕地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革命领导人曾在此休养。师生们在村巷中穿梭,主路两侧民宅的墙壁上均画有栩栩如生的壁画,形象地描述了中共各种革命活动的事迹。
在周恩来活动居址,考察团师生一行认真参观了展出的文物与文字介绍。当时,周恩来患病,行动不太方便。为了治病及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搜捕,周恩来在当地党组织的帮助下来到此地,住进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在下埔黄厝寮村的家。十多天的养病期间,周恩来仍抱病工作。为了突破围追堵截,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同志趁夜色来到金厢洲渚村海边,乘着小帆船顺利抢渡香港,随后安全转移到了党中央所在地上海。
周恩来安全转移后,国民党反动派才获知其藏身下埔的消息,立刻派兵火烧黄厝寮,三次包围洲渚村。金厢农民武装奋起抵抗,多位村民被残忍杀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英勇事迹。师生们共同阅读了该处展出的黄秀文回忆录,以及1974年黄秀文给周恩来所写的书信,后分组在村中进行口述访谈。
最后,考察团来到周恩来渡海处,神游冥想,仿佛回到了当时周恩来等人秘密而又紧张的转移场景,师生们在此地感受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午后,考察团结束了四天紧凑的田野调查,回程广州。
无论是乡村建设还是红色旅游建设,都需要结合文献阅读和田野调查,才能更贴近当地群众,才能获得最接地气的历史认识,才能真正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最美乡村的建设做贡献。我系刘志伟老师曾说过,“所有的文本材料不是材料拿到就可以解通,还要看谁做的,谁讲的,谁怎么样,谁面对这些文本的时候什么人做什么反应”,“乡村本身是有乡村自己的动力,乡村有自己的历史”。而当乡村受到革命的冲击时,秩序是否有所改变,对农村的地理环境、村民的个人命运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问题,值得我们在日后陆续开展的田野调查中继续思考。
这是我系首次赴海陆丰地区进行革命历史考察。这次考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拓宽了同学们的历史视野。师生们意犹未尽,已然期待在海陆丰地区开展下一次考察活动。
撰文 | 陈健鸿
供图 | 陈健鸿、宋菲、张文苑老师
编辑 | 张若莲
初审 | 张文苑老师
审核 | 安东强老师
审核发布 | 杨元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