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中的革命史:汕尾海陆丰红色革命考察DAY3

发布日期:2021-05-04

 

2021429日早,师生们驱车前往陆河县和陆丰市,继续考察之旅,依次对海丰县公平水库,陆河县新田镇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新田镇湖坑村、河口镇高潭村,陆丰市石寨村石城进行实地考察与口述采访,将文献阅读与田野考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深入思考、理解海陆丰地区的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29日晚,同学们分组合作,拟定主题,汇报此次历史遗迹考察课程内容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安东强老师、李欣荣老师对同学们的汇报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

 

汕尾市陆河县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

激石溪是中国工农革命时期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根据地,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在共产党人彭湃、杨其珊等的领导下,中共东江特委、海陆紫县委、海陆紫苏区、红二师、中共陆丰县委、陆丰县苏维埃政府、红四十九团、红军医院、兵工厂、军需仓库当年都曾在这里设置。高岗子、暗径村、三江口、桥子头、牛角窝是当年机关所在地。激石溪发生过多次激烈战斗,数以千计的红军指挥员和当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杨其珊便是其中之一。杨其珊是彭湃同志的挚友,是海陆丰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1933926日在新田镇激石溪领导游击斗争中壮烈牺牲。

大革命前激石溪有2600人,大革命时激石溪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加革命或救养过红军伤病员,大革命失败后激石溪仅存600多人。师生们深受触动,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行三鞠躬致敬,立志学习英烈的革命精神,继承英烈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革命遗志。

师生们向革命先烈鞠躬
师生们仔细了解刻于烈士英名录上的革命先烈

 

汕尾市陆河县新田镇湖坑村

在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的组织处于地下,势必要建立地下交通线。陆丰地下党自抗战爆发后恢复活动,便建有地下联络点,抗战中后期,地下交通线初成网络。1946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地下交通站逐步分布到全县各地区。激石溪地下交通站(代号:峨眉山)为配合武装斗争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如传递信件、护送同志以及侦察敌情等。

激石溪地下交通站遗址

师生们参观了建在交通站旁边的陆河红色文化馆。1948年前后,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交通站以河口、东海、碣石为中心,构成全县交通联络网。河口交通站(代号天津)是陆丰西北第一个建立的交通站。河口交通站位于陆丰西北区的大门口,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是陆丰西北的主要交通站,而且曾作为陆丰县交通总站来使用。河口站与东海站、碣石站有直接联系,与激石溪站、中峒站有间接联系或有过联系。东海交通站(代号上海,后称宁夏)也是陆丰的重要交通站,因地处国民党县政府和人口集中的东海镇附近,加上情报交通员往往以商人、教员、学生等身份出现,这对侦察了解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活动情况、掩护革命同志起了很大作用。(注: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析原陆丰县的河口、河田、东坑、水唇、新田、螺溪、上护、南万8个乡镇和吉溪林场设立陆河县;1995年,陆丰县撤县设市,为县级市。

师生们在观看、讨论展馆陈列资料

 

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高潭村

29日下午,师生们前往陆河县河口镇高潭村。高潭村是临时确定的考察点,考察团来到当地,受到高潭村委的热情接待。

高潭村退休教师朱锦频、妇女主任李春苗带领大家先后参观了高潭宗祠(赤卫队活动遗址)、高潭村地下交通站旧址、朱荣旧居遗址、金山宗祠(农会旧址),为大家讲述了高潭村的革命历史和革命先烈朱荣的故事。朱荣(1904--1938),1904年出生于陆河县河口高潭村。1925年第一次东征后,朱荣在陆丰县城参加革命工作,随后参加陆丰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冬,朱荣动员组织河口农军配合海陆丰农军大队和西北地区农军,开展革命斗争。1927年,朱荣参加了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此时期,朱荣由团转党,任中共河口区组织委员。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朱荣先后到激石溪、普宁船埠头、陆丰东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8年,朱荣在开展抗日宣传时,被反动地主雇用枪手杀害。

同学们在高潭村进行口述史采访
高潭村底下交通站旧址

 

陆丰市石寨村石城

429日下午,师生们来到陆丰市石寨村石城,得到石寨村村委的热情接待。石城又名石寨,建于一山岗上,周围方圆十里之内皆为平地,地形易守难攻。城前一湖如鉴,风景秀美。石城原为石、陈、谢、黄等姓聚居之处,开基于唐代。明末清初,石城由黄氏先祖进行大规模建设而完善,渐渐城内居民只剩黄姓居住,语言为闽南方言。

在石寨村村民的陪同与讲解下,大家穿行在石城中,感受清代乡村聚落在特定的地理、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空间形态与生活方式。石城有四门,但东门和南门是在同一处:南门之外是一个类似瓮城的建筑,再向东开一门,即为东门。城内环城墙有环形通道,可见当时防御功能之强。寨内居民已在周围另建独户的小洋楼居住,石寨内基本已经搬空,每户房子只剩祖先牌位挂在墙上,一年八节、春秋二祭时回来进行祭拜。

石寨村黄姓村民给师生们讲解石城历史
师生们在石寨村石城西门前合影

在三天的历史遗迹考察中,各组同学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随时注意观察、访问和记录,积极讨论,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认真准备29日晚上的考察汇报。此次汇报共有十组,每组成员五或六人,并派代表进行小组发言。其中第一、第八、第十小组(以汇报顺序为依据)聚焦海陆丰地区人民的红色记忆及其传承等话题;第二小组讨论了革命胜利后对于革命先烈的追认以及当下革命遗址的保护问题;第三、第四小组探讨了海陆丰地区农民运动发展及苏维埃政权建立的有利因素;第五小组受到彭湃母亲周凤事迹的触动,继而关注革命中的女性力量,梳理了在抗日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位女性;第六小组梳理了从建国后至今彭湃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彭湃的个人品质及精神是彭湃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小组成员还通过定量的抽样调查方法对海丰县对彭湃相关红色文化建设的看法,并总结了调查方法的局限性;第七小组则从海丰农民运动的基础、彭湃对农民的了解、彭湃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及其在海陆丰地区的影响力、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对立与利益博弈、陈炯明对农民运动的态度等新视角,探讨了彭湃及其领导的农民运动;第九小组从农会及其纲领探究海丰农民运动的理想化问题。

(注:以小组汇报顺序排序)

 

同学在进行考察汇报

李欣荣老师对十组同学的汇报内容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相比于之前的连州考察,同学在口述采访、文献研读、团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李老师同时指出,历史故事有时存在层累形成的过程,因而我们要学会对已知故事的解构,从历史学的角度对革命历史提出新的解释。此外,在田野考察中,大家不仅要重视地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也要通过口述采访会感受具体的历史情境,以此提高史学素养。此外,李老师认为,海陆丰地区的历史研究不仅是党史研究或革命史研究,也可以是长时段的区域史研究,并得出不同角度下对历史的新认知,加深对复杂社会的理解。

李欣荣老师点评同学们的考察汇报

安东强老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的汇报成果。在此次考察及汇报过程中,同学们的问题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发现了许多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话题。安老师同时指出,同学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要学会团队合作与成果交流,以提高自身研究素养,完善学习成果,才能相互切磋磨砺,共同提升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和获得感。

安东强老师点评同学们的考察汇报

在此次历史遗址考察中,同学们表现出了空前高涨的学习热情,克服了考察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以高度的团队责任感和旺盛的求知欲完成了此次考察汇报。

 

 

 

撰稿 | 陈甜甜

配图 | 陈甜甜、陈健鸿、张文苑老师

编辑 | 张若莲

初审 | 张文苑老师

审核 | 安东强老师

审核发布 | 杨元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