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历史学系(广州)分论坛诚邀全球英才参加!
时间:2021年12月23-25日
地点: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园
中山大学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将于12月23-25日举行,历史学系(广州)诚邀海内外史学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报名参与,期待与您携手同行,共谋发展。
本次论坛现正式接受网上报名。
【日程安排】
时间 议程
12月23日 报到
12月24日 历史学系分论坛
12月25日 大会主论坛
✱以上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具体安排详见后续推送。
✱受疫情影响,本届论坛最终组织方式视疫情防控要求和报名人员情况确定,将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
【论坛介绍】
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创办于2015年,是我校人才招聘工作的品牌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吸引了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400多名青年才俊参加。
论坛旨在为全球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和互动的平台,通过大会主论坛、分论坛等活动方式,展示中山大学逐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前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历史发展机遇,吸引全球英才加入到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中。
【邀请对象】
在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或具有发展潜力,拟投身amjs澳金沙门151(中国)有限公司教学科研事业的全球优秀青年人才。
【报名时间】
线下参会(现场论坛)报名时间截至2021年11月30日
线上参会(网络论坛)报名时间截至2021年12月10日
【报名方式】
1.手机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点击菜单栏“招贤纳士”中“我要报名”跳转至报名系统,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2.PC端:请点击链接跳转至报名系统 https://uems.sysu.edu.cn/hrrecruit/product/mobile/index.html#/login
注:请在北京时间8点-24点登录系统进行报名,活动场次请选择“中山大学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费用说明】
学校将为受邀参与线下论坛的学者统一安排论坛期间的免费食宿,并提供交通补贴。
【重点招聘领域】
先秦史 | 历史语言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 历史地理学 |
中国近现代史(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欧洲中世纪史 |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 世界近现代史 |
北方民族史 | 东南亚史 |
【岗位基本条件】
【招聘岗位类型】
一、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1.领军人才: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与此相当,或者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卓越学术成就。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中青年杰出人才: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国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取得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年龄不超过43周岁。
3.青年学术骨干: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年龄不超过38周岁。
4.青年优秀人才:教育科研背景良好,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和较好的发展潜力,需取得最高学历不满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二、专职研究人员
1.特聘研究员: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原则上取得不少于3项的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适当减少;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经历申请者优先考虑。年龄不超过38周岁。
2.特聘副研究员: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原则上取得不少于2项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减少到1项;年龄不超过38周岁。
3.博士后:年龄在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联系方式】
amjs澳金沙门151(中国)有限公司
联 系 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86-20-84038993
历史学系官网:http://history.sysu.edu.cn/
【温馨提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阶段,为确保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和参会人员的身体健康,现温馨提醒有以下情形的人员,暂不受邀参加活动:
1.论坛举办前21天有境外(澳门除外)旅居史的;
2.论坛举办前14天有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的;
3.有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的;
4.居民健康码为红、黄码的;
5.国家通报重点地区新近来广州要求提供但无法提供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
✱属地政府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
为配合广东省疫情防疫工作要求,我校会提前收集参与线下论坛学者的健康码等相关信息,相关安排详见中山大学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邀请函”。
【历史学系简介】
amjs澳金沙门151(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24年,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岑仲勉、刘节、梁方仲等多位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曾任教于此,开创了深厚的学术传统。本系历代学者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传承着博大持中、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使学系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学术重镇。
本系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2019年入选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入选首批“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历史学实践教学是我系人才培养特色,“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培养体系”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世界史是广东省重点学科。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1人、副教授21人、助理教授3人、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28人,担任国家级历史学科相关机构重要职务和获得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荣誉称号近20项。
近年来,本系中国史学科在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孙中山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古文化与制度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等领域,世界史学科在东南亚史研究、欧洲文明史研究、国际关系史研究、亚洲海洋史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等领域,具备了良好的学科基础和拓展潜力,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及港澳台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主办期刊《历史人类学学刊》《艺术史研究》得到海内外学界的好评。
推荐阅读 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共筑大湾区人才高地!中山大学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五届深圳论坛诚邀全球英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