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系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7月1日以来,历史学系师生掀起了庆祝建党百年的学习新热潮。系党委组织开展中心组专题学习、辅导报告、党支部集中学习、撰写体会文章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宣言昭示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系党委书记杨元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讲话是一篇充满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了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历史担当,深刻总结了建党百年的历史性经验,进一步汇聚了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
系副主任、新四史教研室主任安东强教授撰文指出,百年恰似风华正茂,百年政党是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业的坚强保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所应有的气魄就是要解决前人所未能解决的中国问题。中国共产党历经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实现了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就应开创人类文明史上从未走过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还在于对世界和平的责任与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文科处副处长费晟教授表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时间的演进,是一种永恒的,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现象。这具有不可逆性,而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事业,因为有了为人民谋福祉的宗旨,有了千秋万代的历史定位,才如同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也具有了不可逆性。因为没有哪个造福人民的事业会被人民抛弃,只要我们与人民不分割,党的事业就像时间的前进一样不可逆转。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庚续精神血脉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特征。
系主任谢湜教授表示,正是这样的精神之源,使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2019级硕士研究生周新楠表示,赓续红色血脉,继承红色基因,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追求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将讲话中所传达的精神和经验,化为前行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地将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传承下去,星火不息,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人民关系的论述,引起了师生们的强烈共鸣。
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谷小水副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秘诀就在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从中国实际出发凝练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经验。
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的任建敏副教授表示,历史上大部分强大的王朝或国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由盛转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统治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一个个特权阶层与特殊利益集团。中国共产党自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其根本任务。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艰苦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的救亡时期,到建立新中国后百业待兴的攀登时期,到当下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繁荣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不变,心中有江山,心中有人民!
2017级本科生程子琳表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如当年参加指挥淮海战役的陈毅元帅曾十分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历史证明,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是我们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凝练伟大经验 指引奋斗新征程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师生们纷纷表示,总书记全面总结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和真挚的为民情怀
杨元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连用九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性经验,是党在新时代接续奋斗新征程的理论遵循。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认真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党的历史经验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我们继续顽强奋斗、开创未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应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应对中国发展中的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
周新楠表示,以史为鉴,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开创未来,就是始终如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党百年奋斗为鉴,走自己的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大步前进,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世界史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周立红表示,作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的制度,以高度的包容性,吸纳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党的事业这不止关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更与世界人类文明的延绵流长紧密相关。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国对于世界和全人类最大的贡献和责任。
为党育人,争创一流,强国有我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殷殷寄语。
2019级本科生李婧瑶表示,“理想之火一经点燃,就不会熄灭”。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幸躬逢盛世,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百年的新起点上,与她共同成长。我们要在践行党的性质宗旨中铸牢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的忠诚之魂,在学习党的非凡历程中凝聚坚忍不拔、担当作为的奋进之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谢湜表示,身为高等教育的从业者,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当今世界正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格局,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强化使命担当,把握时代脉搏,启发学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视野下关怀中华文明及其开放体系,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努力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修养和时代使命感、扎实专业基础、视野开阔、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
撰稿:何垚
摄影:李雨桐
初审:周慧春
审核:徐翠丰
审核发布:杨元红